- · 机器人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机器人》投稿方式[04/09]
- · 《机器人》数据库收录影[04/09]
- · 《机器人》期刊栏目设置[04/09]
机器人论文的研究方法(机器人论文的研究方法(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目前在大类上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或者自成一个独立学院。如南京大学就有人工智能学院,是南京大学
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目前在大类上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或者自成一个独立学院。如南京大学就有人工智能学院,是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政府合作项目,于2018年3月成立,由周志华任院长,分为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生人才培养。
又如2019年,东南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
又如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则是在智能科学系。
同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中南大学设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以归属人工智能学院居多。
机器人相关专业本科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高职有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等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机器人相关专业或属于机器人独立专业类,或隶属于机械工程、自动化这样的大类。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就是独立实验室,有5个学科方向:机器人机构学、人机交互与智能控制、医疗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
如北京科学大学的机器人工程就在机械工程学院。
可以看出,本科或研究生层面的机器人专业培养的是设计和研发机器人的人才;而高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培养的则是应用机器人技术服务工业领域的人才。两个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的人才定位不同,相应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会有所差异。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专业包括本科专业设置和高职专业设置。本科里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新专业。2016年,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院校;2017年,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院校新增该专业;2018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新增247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同时增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共有5所院校获批;2019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新增195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增25所院校开设该专业。
不同学校这两个数据类的专业归属有所不同,大概分布在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如对外贸易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在信息学院。
又如北京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经济管理学院下。
高职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一个专业,2017年有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64所首次申请该专业备案成功;2018年增加至212所院校;2019年增加至458所院校;2020年增加至627所院校。
从大数据专业的名称看,本科和高职的人才培养非常不同,本科重在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则侧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新专业 前景好 挑战多这三个专业分别代表了未来商业发展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据化,也对某些现有企业岗位提出了新要求,甚至也取代了部分岗位,但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岗位。如2019年人社部拟发布的新职业就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
这三个新专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关联。人工智能是技术基础,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算法可用于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而大数据挖掘技术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器人系统运维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同时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专业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专业的出现代表着产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岗位的拓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虽然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尚不成熟和完善,但因为这些新专业本身就是随着技术发展而推动的,需要采取跟传统专业人才培养不一样的,不能依靠现有的教学体系,要走和企业、产业协同建设的路径。
新专业,有前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加油,一起期待新专业的美好发展前景!
【我是职教小星探】这是我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专业的一点浅见,欢迎大家讨论。
高精度机械臂控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是怎样的?
工业机器人之家之前回答过“AI手术机器人发展怎么样?”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94037329458495758/,“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延时会影响到操作么?”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1830719055069453/,希望能在手术机器人的相关问题上给题主一些启示。
柔性机械臂:
柔性机械臂具有质量轻、能耗低、操作范围大等优点,但结构柔性导致形变以及振动,这给实际应用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实现机械臂高精度控制是一个研究热点。西北工业大学许斌教授对针对动力学未知以及存在外界扰动两种情形,分别给出了基于复合学习的智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扰动观测设计的自适应策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7年第5期。
文章来源:《机器人》 网址: http://www.jqrzzs.cn/zonghexinwen/2022/1209/2005.html
上一篇:大学学校是如何规定论文查重标准的
下一篇:机器人论文发表(机器人论文发表要求)